九月十二,贾敏三周年祭礼,林家祖宅内外肃穆庄严,其隆重程度堪比年节。
天未破晓,林氏宗祠便已灯火通明。族老们早早身着礼服等候,祠堂正中悬挂着贾敏的画像,画中女子眉目温婉,与黛玉有七分相像。
唱名声此起彼伏,饶是早有准备,林淡还是被这阵势惊了一下。只见府门外车马络绎不绝,除了林氏族人,苏州地方官员、扬州盐政相关官员竟来了大半。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贾敏去世已二十七个月,还能让这么多官员亲临,除了林如海执掌盐政的权势,更因林家如今一门三进士:林如海官居要职,林淡年少高位,林清也已在朝为官。
祠堂角落,几个盐商低声议论着。
他们中最精明的几位,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那位身着素服、安静执礼的少女——林家嫡女,如今即将除服,又有着这样显赫的长辈
黛玉跪在灵前,虔诚地焚香叩拜。
三年的时光,已将那个弱质纤纤的小女孩,蜕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举止从容,在一众官员面前丝毫不显怯懦,引得不少命妇暗自赞叹。
在她身后一步之遥,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也规规矩矩地跪着,这是林如海的庶子林晏。
虽年纪尚小,却已懂得恪守礼数,垂眸敛目的姿态颇有几分林如海的风范。
林晏轻轻摇头,声音虽稚嫩却透着坚定:\"弟弟不累,该陪着长姐为母亲尽孝。
祭礼持续了整整一日。待最后一炷香燃尽,林如海将一双儿女唤到书房。林晏,语气温和:\"晏儿今日做得很好。
黛玉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仍端庄应道:\"盐政事务繁忙,女儿明白。父亲保重身体。轻拉住弟弟的手,\"我会照顾好晏弟的。
林晏仰头望着父亲,小脸上满是孺慕之情:\"儿子定会勤勉向学,不负父亲期望。
林如海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又对黛玉嘱咐道:\"爹爹不在身边,你要注意自己的身子,有事就写信来扬州,知道吗?
黛玉轻轻点头。
第二日,林如海的马车匆匆离去。
黛玉牵着弟弟站在门廊下,望着父亲远去的方向。
十一岁的少女身姿已初见窈窕,十岁的男孩也渐渐褪去稚气。
贾敏三周年的祭礼结束了,而属于这对姐弟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黛玉此番并未随父亲返回扬州,其中自有林淡的深远考量。周维与江婉泞的婚事在即,这般喜庆场合正是让黛玉多见世面的好时机。
这日傍晚,林淡特地将侄女唤到书房。
他取出一本精心准备的名册,上面详细记载了苏州各家适龄千金的背景:\"周知府家的喜宴,来的都是体面人家。你且看看,可有合眼缘的姑娘?要是没有等回了京中让你二婶再为你物色物色。
黛玉聪慧,立即明白了二叔的良苦用心:\"所以需要挑选伴读?
黛玉翻看着名册,目光在一个个名字间流转。
窗外月色如水,黛玉心中暖意融融。她深知二叔为她筹划的,不只是一两个伴读,更是一个将来能在京中立足的交际圈。
几日后,周府张灯结彩。
黛玉随着江挽澜步入花厅时,但见满座珠环翠绕,那些与她年纪相仿的官家千金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说笑。她们的目光不时飘向这位刚从京城回来的林家大小姐,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打量。
从此开始黛玉会有超级多笔墨了!!!!我终于给黛玉宝宝养大了,呜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