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重生1983,从开饭店做起 > 第28章 松口

第28章 松口

“哦,我的笔忘了,你们忙你们的。”

张主任把帐本往骼膊上一夹,拿起落在八仙桌上的钢笔转身就要走,黑皮本的金属搭扣随着脚步“哐当哐当”轻响,在安静的天井里格外分明。

赵桂英刚松下去的心跳又提了起来,手不自觉地攥住围裙,指腹蹭过围裙上刚缝的补丁。

那是昨天给林建军补褂子剩下的布,拼拼凑凑缝在围裙下摆,不细看倒也不显眼。

林建军眼疾手快,往前跨了两步,拦在张主任身前,语气里带着点诚恳的热络:“张主任,您看您忙活一上午,肯定没顾上吃饭。我妈刚炖好的腌笃鲜,就一锅,您尝尝再走?咱自家做的,没放啥添加剂,就是麻笋和筒骨,鲜得很。”

张主任脚步顿了顿,眉头还没完全舒开,刚想开口推辞,鼻尖却先捕捉到了香味。

那香味混着煤炉的暖意,从灶头飘过来,是竹荀的清甜裹着筒骨的醇厚,还有点虾米的鲜气,勾得人舌尖发紧。

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眼神往灶台方向飘了飘。

“您就尝一口,不眈误事。”林建军趁热打铁,转身往厨房走,脚步轻快,“我爸炖了一个半钟头,麻笋是今早从老方菜园刚挖的黄泥拱,比菜场的鲜十倍!”

厨房不大,靠墙摆着的粗瓷砂锅正冒着热气,奶白色的汤在锅里轻轻翻滚,露出半截嫩黄的竹荀和油亮的筒骨,虾米沉在锅底,只偶尔浮上来一颗,透着金黄。

林国强正蹲在灶台边守着,见林建军进来,赶紧掀开锅盖,一股更浓的香味“腾”地冒出来,呛得林建军下意识地眯了眯眼。

“小心烫。”林国强递过两块抹布,一块垫在砂锅底,一块裹在锅耳上,“刚炖好,得慢慢端。”

林建军双手捧着砂锅,指尖被烫得微微发麻,却不敢撒手。

他端着砂锅往天井边上那几张八仙桌走时,汤汁轻轻晃荡,溅出几滴在地上青石板上,很快就凝成了油星子。

张主任还站在天井中央,目光落在那锅腌笃鲜上,喉结又动了动。

林建军把砂锅放在八仙桌上,砂锅盖一掀,热气裹着香味瞬间漫开来,连趴在弄堂口的老黄狗都“汪汪”叫了两声,象是也被勾动了馋虫。

“您尝尝。”

林建军从碗柜里拿出个粗瓷碗,碗沿缺了个小口,是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他盛了小半碗汤,又夹了块麻笋、一截筒骨,递到张主任面前,“笋子炖得烂,不塞牙,您试试。”

张主任尤豫了一下,还是接了碗。

粗瓷碗有点烫,他用指尖捏着碗沿,先吹了吹汤面的热气,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鲜!

是那种不掺杂任何调料的本味鲜,麻笋的甜、筒骨的香、虾米的鲜,在嘴里融成一团,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五脏六腑都暖了起来。

他眼睛亮了亮,又夹起那块笋,咬了一口,脆嫩中带着点绵密,没有半点涩味,

显然是提前焯过水,还泡了半个钟头去草酸。

张主任忍不住多吃了两口,连筒骨上的肉都啃得干干净净,才放下碗,抹了把嘴,语气里少了之前的公事公办,多了点实在的热络:“这汤比我家老婆子做的还鲜!你爸以前在红旗饭店待过没白待,这手艺真地道。”

林国强蹲在灶台边,听见这话,脸上露出点腼典的笑,摸了摸后脑勺:“以前在红旗饭店做过一阵子临时工,就会炖个汤、切个菜,不算啥手艺。但现在这个汤还真不全是我的功劳,自打上次建军这孩子升级过做法,我现在的做法就是建军教的。”

“建军教的?这孩子比你能干。”

张主任倒是有些意外。

“张主任,您要是爱吃,我给您装一搪瓷缸带回去,给孩子尝尝。这竹荀嫩,孩子也爱吃。”林建军赶紧接话,眼神往碗柜上的搪瓷缸瞟了瞟。

那是个牡丹牌的搪瓷缸,红底印着朵大牡丹,是赵桂英结婚时的陪嫁,平时舍不得用,只逢年过节才拿出来装饺子。

“这……不太好吧?”张主任嘴上推辞,身体却没动,眼睛盯着那搪瓷缸,显然是动了心。

“有啥不好的?”林建军笑着拿起搪瓷缸,用开水冲了冲,然后往缸里盛腌笃鲜,特意多放了两块麻笋、一截筒骨,汤也舀得满当当,“您帮咱这么多忙,咱也没别的好东西,就这锅汤,您别嫌弃。”

赵桂英也赶紧搭话:“是啊张主任,您就拿着,不值钱,就是份心意。以后建军要是有啥做得不对的地方,您还得多指点。”

张主任看着搪瓷缸里冒着热气的腌笃鲜,牡丹花纹被热气熏得微微发亮,终于松了口,伸手接过搪瓷缸,指尖碰到缸壁的温度,心里也暖了暖:“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小子要是敢涨价、缺斤短两,或者糊弄街坊,我照样来查,可不留情面。”

“您放心!”林建军拍着胸脯保证,“咱做的是街坊生意,靠的就是实在。要是敢糊弄人,不用您来查,街坊们先不答应!”

张主任点点头,又看了眼八仙桌上的砂锅,还有旁边码得整齐的铝饭盒。

那些饭盒印着“汽轮机厂”“百货店”的字样,却都擦得锃亮,显然是用心打理过。

他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散了,转身往弄堂口走,手里的搪瓷缸沉甸甸的,香味一路跟着他飘远。

“张主任慢走!”林建军和赵桂英站在天井门口,看着张主任的背影,直到他拐进弄堂拐角,才松了口气,相视而笑。

林国强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刚才盛汤的粗瓷碗,笑着说:“我就说这腌笃鲜能管用,你妈还担心人家不赏脸。”

“我这不是怕嘛。”赵桂英拍了拍胸口,语气里带着劫后馀生的轻松,“刚才张主任说‘卖饭’的时候,我心都快跳出来了。现在好了,总算过关了。”

林建军拿起砂锅,往碗里盛了半碗腌笃鲜,递到赵桂英手里:“妈,您也尝尝,辛苦一上午了。以后咱就按张主任说的,好好做,不涨价、不糊弄人,把口碑做扎实了,以后办执照也容易。”

赵桂英接过碗,喝了口汤,眼框有点发热。

这汤不仅鲜,更让她觉得自己现在特幸福。

以前总担心个体户让人看不起,怕被查、怕被说闲话,现在有了张主任这句话,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一半。

等以后能办执照就落下另一半了。

见张主任走了,王阿婆再次走了过来。

“桂英,后来张主任没说啥不好的吧?”

“没说啥,”赵桂英笑着摆手,语气里带着点自豪,“张主任还尝了咱的腌笃鲜,说比他家老婆子做的还鲜呢!也没为难咱们。”

“那可不!”王阿婆凑过来,看着砂锅里的腌笃鲜,眼睛发亮,“我刚才就闻见香味了,本来想过来蹭口汤,没想到张主任先尝了。建军,下次炖腌笃鲜,可得喊我一声!”

“一定一定!”林建军笑着应下来。

“行,老婆子我先走了,去趟菜场买点东西,今天我老三媳妇带着孙子来瞧我,晚上就不在这吃了。”

王阿婆说完便走到对门家中,提了个篮子出去了。

“阿婆您慢点。”赵桂英叮嘱了一嘴。

煤炉上的馀温还在,砂锅底残留的汤汁凝着油星,八仙桌上的帐本还摊着,铅笔字迹透着认真。

他的心中早已有了考量,等政策再松点,就去申请执照。

把好再来私房菜馆堂堂正正的做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