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女帝太霸道,状元不当也罢 > 第四百五十六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他们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这喧闹的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第一个孩子说得对,有人觉得第二个孩子说得有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一位穿着儒衫、自诩博学的士子,分开人群,踱步上前。

他捋着胡须,微微一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两位小朋友,何事争执不下啊?不如说与我听听,或许我能为你们解惑。”

他这番话,与其说是想帮忙,不如说是想借机卖弄学识。

两个孩子一听,立刻停止了争吵,齐刷刷地看向这位“救星”。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似乎认定这位士子一定能给出答案。

“他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我说太阳中午离我们近!”

其中一个孩子抢先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气。

“先生,您见多识广,一定知道答案,对吧?”

另一个孩子紧跟着问道,眼神中满是求知欲。

“这个嘛……”

士子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万万没想到,这两个孩子争论的,竟然是《列子·汤问》中那个连孔圣人都难以解答的千古难题。

他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又怎么可能知道答案?

如果他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另一个孩子肯定会反驳:

“那为什么中午比早上热?难道不是像火炉一样,离得越近越热吗?”

如果他说太阳中午离我们近,另一个孩子又会反驳:

“那为什么太阳早上看起来比中午大?难道不是像人一样,离得越近越大吗?”

士子越想越觉得头大,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眼珠一转,忽然灵机一动。

只见他猛地一甩袖子,故作高深地说道:

“小孩子家家的,整天想这些没用的做什么?还不快回家读书去!”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走,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只留下两个孩子和一群吃瓜群众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切,还以为多厉害呢,原来也是个草包。”

一个孩子撇了撇嘴,满脸不屑。

“就是,答不上来就装大人,真没劲。”

另一个孩子也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失望。

士子听到这话,脚步一个踉跄,险些没站稳。

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打了一耳光。

他想回头辩解,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后,他只能加快脚步,灰溜溜地逃离了现场。

“没意思,真没意思,还不如回去抄书呢,至少还能赚点零花钱。”

“就是,跟这些大人较劲,纯粹是浪费时间。”

“走吧走吧,谁请客吃豆腐脑?”

“……”

一些原本还想看热闹的人,见状也纷纷散去,觉得索然无味。

“读书人就这水平?还不如我们呢!”

其中一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就是,连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还整天之乎者也的,真不知道他们读的什么书!”

另一个孩子也跟着附和,语气中充满了鄙夷。

这番话,如同两把尖刀,狠狠地刺入了在场士子的心窝。

这帮人都是知识分子,是自诩为“文明”的传播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怎么能被两个小孩子给比下去了?

一时间,许多士子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也有一些人,不甘心就此认输。

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人群,但并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答案。

他们有的回到书院,翻阅典籍,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灵感;

有的则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讨论,试图用自己的智慧解开这个谜团。

“两位小友,方才那位先生,或许只是学艺不精。我等虽不才,但愿与诸位共同探讨此题。”

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士子站了出来,他面色诚恳,眼神坚定。

“我等虽不敢妄言能解开此千古难题,但至少,我们不应轻言放弃!”

他环顾四周,朗声说道:

“诸位,今日之事,不仅关乎太阳远近,更关乎我读书人的颜面!”

“我等岂能被两个孩童所难倒?岂能让‘读书无用’之论甚嚣尘上?”

“我提议,就在此处,就在今日,我等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务求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

“说得好!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我们读书人,不能被两个小孩子给比下去了!”

“大家一起想想办法,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一时间,群情激昂,众人士气高涨。

一场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在墨香坊前再次展开,而且比之前更加激烈,更加深入。

而那两个始作俑者的孩子,此刻正躲在人群中,偷偷地笑着。

他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两颗闪耀的星星。

“成了!我们成功了!”

“太好了!我们可以去澜江书院了!”

“还可以拜清溪臧阑为师!学好多好多的知识,以后,再也不用听人说,读书无用了!”

他们的声音很小,但却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辩论的胜利,更是通往梦想的门票。喧闹声中,三人并肩而出,儒衫随风轻摆,气度不凡。

“学生杨明远,”

为首者,身形挺拔,声若洪钟。

“学生酆江欧,”

左侧者,面容清癯,目露精光。

“学生景云章,”

右侧者,唇角含笑,似成竹在胸。

三人齐齐拱手,声震四野:

“见过诸位。”

杨明远踏前一步,开宗明义,打破了这微妙的平衡:

“我等三人,已有解。”

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酆江欧紧随其后,声如金石:

“我等以为,日出远,正午近。”

“何以见得?”

人群中,一个声音尖锐刺耳,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

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三人淹没。

“正如古籍所载,孩童所言,”

景云章不慌不忙,接过话头,声音清晰,

“日出如车盖,正午如圆盘。”

“再观日常,”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

“物近则大,物远则小,此乃常理。远至极处,则不可见,对否?”

“这……”

一个白发老者捋着胡须,眉头紧锁,似在思索。

“此论无懈可击,我等苦思,亦不得解!”

“莫非……”

另一人语气挑衅,

“三位要推翻这铁证不成?”

杨明远淡淡一笑,余光扫过身旁两人,交换了意见。

他反问道:

“诸位,太阳、并州,孰远?”

“自然太阳远!”

一锦袍士子,面露不耐,

“只闻并州来人,未闻日边来客。”

他顿了顿,又补充:

“吾曾遍游大衍,无论何处,太阳皆高悬,方位未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