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海港三千夜 > 第4章 老少

第4章 老少

郑鸿在路上得知,宝安县已改名sz市,不过从广州坐车来到深圳,路上的一些木制指示牌尚未更换,依然写着宝安县。等他从宝安来到蛇口公社,已是离家的第九天,母亲塞到包里的五斤挂面竟成了累赘,走得越远越觉得沉重。

蛇口公社,一条黄土路格外惹眼,雨急的缘故把路面打成一片片尖棱,薄底鞋踏上去竟有几分刺痛感。这里人很少,连本最繁忙的供销社也是寥寥,门前盖着粮油的塑料布象是好几天都没有揭开过。

那张报纸的内文,最强调的就是“工业区”三个字,郑鸿向人们问起工业区的事,要么听不懂什么叫工业区立马摇头,要么呆了一呆再诧异看看郑鸿,然后再摇头。郑鸿不信邪,都登在报纸上了,本地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在公社转了两天,饿了就把在广州买到的方便面就着袋子泡开,然后把水滤出,攥住袋子挤进嘴里,甚是美味。这是奢侈的伙食,郑鸿为了犒赏一路劳顿才下了决心买来,果然会让心情变好。

心情一好脑子转得也快,这蛇口公社连一辆建设设备都看不到,哪里都是荒荒的样子,不怪人们一无所知。但报纸不会骗人,郑鸿转念一想,是自己还没找到地方,不在公社那一定在村里,此地如此人烟稀少,消息滞塞很正常,人们没见过大车辆,那肯定是走海路运过去的。

郑鸿决定沿着海湾顺下,依山傍海自古以来就是地利,在南海之滨搞工业区,搞工业区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有了生产便捷运输是当务之急,所以肯定要建码头,顺岸走一定没错。

可是走到夜沉他也没见到一个村庄,近岸的地方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郑鸿瑟瑟迈步,刚踏进一步就差点绊倒。地上布满凌乱的网,有的地方还卡着牡蛎的壳,直觉上象一个储物间,疲累的他不想太多昏昏睡去。

天明之后,郑鸿终于看到不远处有个小村落,可惊奇的是,四五十间房子竟然只有几缕炊烟。走到很久终于又看到了一个村子,这下他耐不住了,哪怕借宿他也要进去看看。

这个村子给人的印象还不错,村口两棵木麻黄长到了十多米,风吹来叶声如铃,一条石板铺成的“排骨路”很是整齐。

前行数十步,忽有人声传来,郑鸿顺着走去,声音来自一面院墙的那边,很是明显一老一少。

“天天给你支这破院墙,倒了就倒了,你就非要在这里乘凉?”

“我不怕被砸死,我是怕起大潮,海水冲上我床头!”

“那得几百辈子才有的大潮,再说你都不怕被砸死,冲上床头还能淹死?”

“话那么多!等我儿子回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等我爸回来,谁稀罕你的好处!”

郑鸿站在竹篾门那里,看到一个头发白了大半的老者侧着肩膀抵着一面土墙,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抱着一根干木头。老者发力推墙,少年的木头跟上却不及时,等少年用力去捅,老者那边已经卸了力,配合起来毫无默契,两人都很生气。

少年气道:“支得松一点又怎么了,土墙少受点力,别动它就塌不下来。”

“你懂个屁!木头使不上力,整面墙会一直欺负它,用不了几天,不止这个鼓包,这一边全得塌了!”

“给你干活,你还火大!”

老者重出一口气。“再来一次,我喊一二三!”

老者数到三的时候,忽见一袭身影抵来,贴在老者身前猛然提肩,老者肩膀立时一松。他目上喜色,忙来到少年那边,二人汇同用力,足足撑起来有二十公分。

“辛苦了小伙子,这力气!”

转瞬,老少直勾勾盯着郑鸿,而后面面相觑,老人向东甩甩下巴,少年思量思量摇起头来,少年眯眯眼向西一看,老人毅然摇头,而后便都恍惘了。

“我叫郑鸿,外地来的,打搅了。”

“怪不得怪不得!屋里说话。”

两间房,外屋一张方桌、里屋一个红柜,就几乎是这里的全部家具了,窗台一个煤油灯、锅台上两个大碗加之一个被子垛,就是最主要的用品了。

了解之后,老人被称作老邬、少年名叫梁壮壮。老邬的儿子和梁壮壮的父亲多年前一道漂洋过海,据说是去东南亚谋生了。

“邬大爷,我在报纸上看到蛇口要建工业区,想打听打听具体是在哪个位置。”

老邬一副凝神思量,后又歪着嘴抠起来耳朵。“华夏很大,你说的那个蛇口,肯定不是这个蛇口。”

郑鸿立时急出微汗。“宝安、蛇口,报纸上说的就是这里!”

老邬笑了出来,他本想大笑,但见郑鸿戚戚之态,只好强收起来咯咯一下。“那就是报纸胡写了,工业区不可能,公蚊子倒是一抓一大把。”

“不可能!”郑鸿蹭得站了起来。

一旁的梁壮壮嘟囔起来。“老邬这次没说假,我们这十里八村的人能上树摘荔枝的都没几个。”

“十里八村?十里八村都这样?”

“不完全是。”老邬插过话来。

郑鸿闻言有了一丝心气,屁大一点的梁壮壮,一无所知尽说风凉话。

“我们村起码还有三五个能挑水的,别处都是我这岁数的老婆子半桶半桶往回提,日子更加凄惨。”

梁壮壮连连点头。“十里八村就这最有力气了,郑大哥要是想搞工业区,选我们这准没错!”

老少二人再一抬头,眼前已然空旷,向外看去正赶上竹篾门关上的刹那。

郑鸿脑袋嗡嗡作响,坐在排骨路的边缘一遍遍挠起来头发,浑然不知老邬和梁壮壮就在身后的竹门缝隙看着,一双昏黄一双清澈。

“老邬,他好象很痛苦啊。”

“不怕走投无路,怕的是走投无路还来我们这里找奔头,惨到一定地步了。”

忽然间,梁壮壮狠得顶了一下老邬,甩出来的力气比刚刚支杆子还要大。“他那个包里有挂面,好大的一捆,起码能顶一个月番薯,管他什么奔头,我们有奔头就行!”

老邬眼眸一动,瞥了瞥院中晾晒的鱼鲞,脑中已有画面。引柴入灶,水一嘟嘟将鱼干、虾干、干鲍下入,五六分钟后等鲜味入汤再下挂面,出锅之前淋点盐巴就是极致美味,赶海再丰盛也赶不出挂面,那一捆挂面可比海味珍贵多了。

说起吃来,憨里憨气的梁壮壮格外活泛,肘子一抻又顶了一下老邬。

“留他几天,吃完再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