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小姐,账本中藏得诗不对劲 > 第77章 汴京到了

第77章 汴京到了

皇帝明天见他,主要目的之一,很可能就是想让他这个被盛赞的“文清大家”,当场献上一篇歌功颂德的诗赋!

而且要的是“气象恢宏”、“磅礴大气”,能彰显“盛世风华”和“文治武功”的应制之作!

这哪里是简单的谈诗论文?

这分明是一场歌功颂德的表演!

而这表演还是有要求的,夸!使劲夸!

夸的好,龙心大悦,之前种种或可一笔勾销,甚至荣宠加身;夸的不好,或者流露出丝毫不情愿,那便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甚至可能被解读为对皇帝、对朝廷的不满,后果难料。

喻万春瞬间明白了所有关窍。

永嘉公主假传圣旨之事,皇帝必然震怒,但或许因为宠爱女儿,或许因为顾及皇室颜面,或许还有其他更深层的政治考量,比如平衡崔家势力等,他并未立刻发作,因为自己还有大用!

皇帝要让自己给他歌功颂德、扬名立万呢!

古来皇帝如何还不是看史书如何写?

这皇帝就是看中了文清的诗才,要让文清替他写诗,好让他青史留名!

高祥今夜前来,接人是真,解围是顺水人情,传递这层“透题”的信息,恐怕才是他真正的核心任务之一。

既是皇帝的暗示,也是一种警告和引导:机会给你了,能不能抓住,看你自己的表现。

雅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檀香袅袅,茶香淡淡。

喻万春端起己经微凉的茶,轻轻呷了一口,借此短暂的空隙压下心头的万千思绪。他抬起眼,迎向高祥那双看似温和、实则洞察一切的眼睛,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

他放下茶盏,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是喜是忧,“多谢高公公提点。陛下的雅意,草民明白了。”

明白了,但并未说会怎么做。

高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脸上的笑容重新变得圆融而无可挑剔,“先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咱家就不多打扰先生休息了。明日一早,咱家与您一同进京。”

他起身,喻万春也随之起身相送。

走到门口,高祥似又想起什么,回头状似随意地道,“哦,对了,崔公子年轻气盛,行事或有冲动之处,今夜之事,自有圣断。先生不必挂怀,安心休息便是。”

这话既是安抚,也是再次强调:你眼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好好想怎么写诗词就好。

“草民谨记。”喻万春拱手。

高祥点点头,这才开门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廊檐的阴影之下。

房门轻轻合上,将外界的纷扰暂时隔绝。

喻万春坐在桌前,望着桌上杳杳水汽。

皇帝要他写诗,写盛世华章,写文治武功。

这并非难事。他腹中自有锦绣,抄借鉴一番,足以写出令龙颜大悦的辞藻。

但,这样好吗?

粉饰太平终究是空的,只有百姓幸福美满才是真的!

杨五、静文那帮孩子,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了?

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先生成了涂料,去粉刷皇帝的功名殿了,他们怎么看自己?

如此看来,汉阳王是要比皇帝强出不少的!

不过,没见到皇帝,还是不能轻易下判断的。

太监就是好人了?只是阿谀奉承而己,就是不知今夜的话里,到底有几层是皇帝的本意,几层是太监添加?

翌日清晨,队伍再次启程。

气氛与昨日截然不同。

崔钟科沉默地骑在马上,俊朗的脸上没了半分嚣张气焰,只余下一种近乎僵硬的平静,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周遭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偶尔抬眼看向喻万春乘坐的马车时,目光复杂难辨。

永嘉公主换乘了一辆朴素但显然属于宫制的马车,帘幕低垂,隔绝了内外。

她未曾再露面,那份属于才女的鲜活仿佛一夜之间被抽空。

孙长海与董宪则因伤势,被安置在特制的软架之上,由力夫抬着前行。

两人虽然躺着,但精神头还可以,至少眼神清明,甚至还能低声交谈几句。

只是他们的姿态样子看着狼狈,与周围甲胄鲜明的禁军形成了鲜明对比,每每目光扫过喻万春的车驾时,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劫后余生的惊悸。

二人这五十大板落在身上,回去后估计有被高祥训斥,五十大板还能走?得抬着!于是今日便躺在软架上装了起来。

高祥依旧陪在喻万春车驾旁,神情自若,仿佛昨夜只是进行了一场寻常的茶谈,今日又是护送名士入京的寻常一日。

车马辚辚,加快了速度,终于在午前抵达了汴京。

古老的都城以一种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迎接着这位文清大家。

城墙巍峨,高耸入云,历经风霜的砖石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与帝国的威严。

护城河宽如江面,波光粼粼,映照着城头猎猎飘扬的旌旗。

穿过深阔的门洞,喧嚣鼎沸的人间烟火气瞬间将队伍包裹。

汴京的繁华,远超喻万春的想象。

街道宽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两旁店肆林立,酒楼茶坊、脚店肉铺、香药铺、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叫卖声、吆喝声、说笑声、车轮碾过青石路的轱辘声,汇成一曲活色生生的盛世交响。

桥上行人摩肩接踵,桥下漕运舟楫相连,舳舻相接,几乎堵塞了河道。

随处可见身着各色服饰的异邦商人,牵着骆驼,或指挥着仆役搬运货物,显露出都城海纳百川的气度。

雕梁画栋的勾栏瓦舍里隐约传出管弦笙歌,街角空地上有杂技艺人在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空气中混合着食物香气、香料味以及汴水特有的湿润水汽。

好一派“万国咸通,集西海之珍奇”的繁华盛景!

这景象,确实当得起“气象恢宏”西字。

若只为写诗,眼前皆是取之不尽的素材,足以编织出最华美的辞章来歌颂这“盛世风华”。

然而,喻万春的目光掠过那鳞次栉比的华丽楼阁,也看到了墙角蜷缩的乞丐;掠过那些鲜衣怒马的权贵子弟,也看到了推着沉重木车、汗流浃背的苦力;闻到酒楼飘出的诱人肉香,也嗅到了小巷深处传来的贫民区特有的污浊气息。

这座都城,光彩夺目,却也光影交织,如同一个巨大的锦绣画屏,正面是金碧辉煌,背面可能却是蝇营狗苟。

高祥的声音在一旁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先生请看,这便是汴京。陛下常言,愿我朝盛世,如这汴水长流,万民安康。”

喻万春收回目光,微微颔首,脸上是恰到好处的赞叹,“京畿重地,气象万千,确非边陲所能比拟。陛下治下,果真不同凡响。”

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丝毫异样,仿佛真心折服于这都城盛景。

车队并未在繁华的市井多做停留,而是沿着御街,一路向着皇城方向行去。

那里的宫阙楼台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如同匍匐的巨兽,等待着吞噬或赏赐即将踏入其领域的人们。

喻万春知道,表演的舞台,就在那一片金光璀璨之处。

他轻轻合上眼,深吸了一口这汴京繁华而复杂的空气,再睁开时,眼底瞳孔己变得平静如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