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咱们钓协今年组织的最大一次比赛,也有不少外地的钓鱼爱好者参与进来。汽车肯定是别想开上去了,昨天第一天水库底下的草坪上已经人挤人了,今天天气不错,第二天人肯定更多。”
魏大年在大家伙下了车之后,沿着一条上坡路带着大家走了进去。
林建军看到路边已经有不少二八大杠和摩托车停在下面,有的还用链子将车系在了树上。
越往里走果然如魏大年说得那样,乌压压的全是人。
“这些人不少都是来看热闹的,还有附近的一些村民,真正参加比赛的选手也就六十几人。”
随着往里面深入,林建军这才发现,所谓的水库就是两处山包包间夹的一处洼地,把出口筑了起来形成这么一个水库。
岸堤上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嚯,好热闹啊。”林建军低声轻呼,真不愧是省城啊,这么些人喜欢钓鱼。
在东海除了靠江吃饭的渔民外,很少有人会去钓鱼,毕竟大家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有这功夫不如周末在工厂多加一天班了。
也只有一些还没走上社会的小青年周末放了学会去江边河边钓钓鱼消遣消遣,不过大多数孩子们晚上或者周末放了学还是得帮父母亲忙些活。
像建军这样家在城里的还好些,那些农村的孩子只要一放假就下地帮大人干活了。
“走,建军,徐师傅,咱们去对面。”魏大年指了指对岸一处人群密集的地方,“那里就是北边的比赛点。”
一路上林建军看到还是有不少人带着渔棒的,估计这边即便不办这种钓鱼赛事,平时也是有不少钓鱼爱好者过来钓鱼的。
毕竟吴陵的资源比不上东海,能吸引钓友的也就这个水库了。
靠近比赛场地,林建军看到了很多袖子上用回形针别了数字巾的人。
比赛的位置在水库的一个制高点,沿着岸边一处处由木台搭建的钓点。
“阿哥,今朝稳点,覅跟伊拉轧闹猛!”
“放心嘞,老位置,我晓得的!”
听着那些人操着吴陵土话,林建军不是太明白,但是大约摸能猜出一二。
林建军瞄了一眼那讲话的哥俩,发现他们两个用的鱼竿很特别,一人是那种特别长的竹杆,对此林建军绝对不认可,象这种水库钓的话,这么长的鱼竿,别说是竹杆了,就算是硬度不达标的碳素杆,很容易爆杆的。
除非他的目标只是钓些小鲫鱼和鲤鱼。
另一人的杆子倒是这个年代的顶配,是用玻璃钢做的,硬是硬了点,但总比爆杆强。
鱼线是尼龙线,鱼漂则是鹅毛梗或高粱杆制成的七星漂。
鱼饵更是就地取材,都是就地泥土里挖出的红蚯蚓,用湿木屑养在铁皮盒里;或是用菜籽饼、麸皮自制的土饵料。
眺望一眼人群,林建军摇了摇头,作为资深老钓友,他深知在现在这时候并不是鱼吃饵的最好的时间,最好的时候应该在四五点钟左右,而且这一大帮子人没有一个会选位置的,大家都按部就班的上了木制钓台,其实这些位置并非绝佳钓位。
最好的钓位应该在水库的铧尖水草区、洄水湾及入水口,这些地方食物丰富,溶氧量高,是鱼类喜欢聚集的位置。
这些人显然都是业馀爱好者,否则不可能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建军,徐师傅,咱们走这边。”魏大年见建军看参赛者看得入了迷,招呼他朝裁判台那边过去。
“来了。”
“老魏。你怎么才来啊,我们这都第二轮了。”
看着魏大年带着人过来,有不少和他相熟的人主动打起了招呼。
“怎么样,刚才那轮口怎么样?谁第一啊?”进了钓场,魏大年也彻底放松下来,话也密集起来,似乎这里才是他的地盘。
之前吃饭的时候林建军可是没在见魏大年多说什么。
“小丁,这小子今天运气不错,快结束了上了一条18斤的青鱼,总重52斤。”
“嚯,真不小啊。”
魏大年虽然在这帮钓友里面年纪算大的,但是大家可都没人敢小觑他,单论技术来讲,老魏绝对是第一梯队的。
“52斤?”林建军有些不明白他们这比赛是怎么个玩儿法?
“对了,建军,我忘了和你说规则了。我们这次虽然也是采用的积重的方式算成绩,但是只选钓到的所有鱼里面分量最大的六条累计重量作为成绩。”
听到魏大年的说法,林建军当即就明白了,“那是不是如果我一直钓的是小鱼,这总重就上不去?”
“没错。”
“六条鱼52斤,平均一条八九斤,挺厉害的了。”
“建军,咱们赶紧去,说不定还能赶上第二轮。一轮两个小时为限,不然又要等下一轮了。”
在魏大年的催促下,林建军被他挤到了报名席旁。
“老魏,你怎么才过来。”
林建军见报名席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轻车熟路的为魏大年登记并互相打趣,看样子和魏叔关系不错。
“建军,你没鱼竿,我等下帮你借一副最好的玻璃钢的,你赶紧过来登记。”
看林建军似乎无动于衷,魏大年催促道,“还有,徐师傅要试试吗?”
小徐连连挥手,“魏大哥,我就算了,方总今天给我的任务就是给二位打好下手。”
如果按照现在这种结算重量成绩的机制,其实林建军不想这个时候钓的,因为大鱼在这个点都不太好吃饵,自然最后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想钓第三轮。
“老魏,你朋友还报不报名?还有一个名额了,不然等下一轮了。”
报名席的中年男子见林建军在尤豫,提醒道。
“他不钓,我钓!”
就在林建军想开口拒绝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道跋扈至极的声音。
“张一龙?”
看到来人戴着一副墨镜,吊儿郎当的样子,中年男子皱起眉头。
他们最不希望见到的人还是来了。
“呦,这竿子不错,借老子用用。”张一龙随手就将一旁的靠在报名席上的一根玻璃钢鱼竿夺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