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木兰的声音不同于寻常女子的柔媚,带着一种金玉般的清越和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薛丁山将军,辛苦了。”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毫不吝啬的赞许,“黑河谷一战,你以两万之众,独挡王忠嗣、突兀金五万联军锋锐。”
“鏖战一昼夜,死战不退,为本宫全歼赫连无咎所部,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此战之功,堪比重塑战场乾坤!本宫,代陛下,代三军将士,谢过你与黑河谷所有英勇捐躯的将士们!”
这番赞誉,出自一向威严矜持的冯木兰之口,分量极重。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将领都肃然起敬。
薛丁山闻言,连忙在父亲的搀扶下,躬身行礼,声音虽弱却态度恭谨:
“娘娘谬赞了!末将……末将只是尽了军人之本分。”
“若非娘娘洞察先机,先后派出一万步卒与一万骑兵及时增援,末将与黑河谷的弟兄们,恐怕早已……早已为国捐躯,根本无力支撑到胜利之时,更无颜回来面见娘娘与父亲。”
“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是娘娘您。”
他这番话并非全是谦逊,而是发自肺腑。
若非那两支援军如同及时雨,他薛丁山此刻早已是黑河谷的一缕忠魂。
冯木兰却轻轻摇了摇头,白色面纱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
她似乎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无论是薛丁山的血战之功,还是自己的调度之能,此刻都已成定局。
她目光微抬,扫过薛怀德以及在场的主要将领,语气转而变得沉稳而务实:
“功劳簿上,自有公论。”
“本宫自会向陛下详细禀明此战经过,为所有有功将士请功。”
“然,当务之急,并非庆功叙勋。”
她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看向西方沉沉的夜幕,那里是王忠嗣败退的方向:
“王忠嗣虽败退,然其主力尚存,与突兀金合兵一处,退往镇南关,势必与李敬部汇合。”
“我军虽获大胜,然亦疲惫,亟需休整。”
“接下来,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还是稳固防线,消化胜利,需尽快议定。局势瞬息万变,不容懈怠。”
薛怀德闻言,立刻明白了冯木兰的意思。
胜利的喜悦固然值得珍惜,但身为统帅,眼光必须看向更远的地方。
他侧身一步,让开通道,对着冯木兰躬身抱拳,语气恭敬而诚恳:
“娘娘所言极是!军情紧急,确需速议。”
“此处非议事之所,还请娘娘移步中军大帐,我等详细商议后续进军方略。”
冯木兰微微颔首:“薛将军前方引路。”
说罢,她在薛怀德等人的簇拥下,迈步向营内走去。
那赤色的披风在火光照耀下,如同一面流动的战旗,预示着新一轮的决策与风暴,即将在这刚刚平静下来的落霞山大营中展开。
而薛丁山,则在亲兵的照料下,被送往军医处进行救治。
他用自己的鲜血为这场胜利铺就了基石,接下来的征途,仍需他养精蓄锐,再建新功。
片刻之后,楚军大营,中军帅帐。
帐内灯火通明,粗大的牛油蜡烛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将帐内诸人的身影拉长,投在帐壁上,随着火光微微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皮革与金属混合的气息,取代了帐外依旧隐约可闻的血腥与焦糊味。
虽是大胜之后,但帐内的气氛却并不轻松,反而透着一种大战过后亟待梳理总结、并规划未来的凝重。
皇贵妃冯木兰已卸去了凤翅盔,但依旧身着那身便于行动的鎏金战甲,端坐在主位之上。
白色面纱遮掩了她大半容颜,唯有一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在烛光映照下闪烁着冷静而睿智的光芒,静静地看着立于下首的薛怀德与其首席谋士贾羽。
短暂的沉默后,冯木兰清越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寂静,直接切入核心:
“薛将军,贾先生,此战虽胜,然代价几何?”
“我军具体战损,敌军伤亡大致情况,以及目前我军可用兵力,还需一一厘清。”
薛怀德闻言,上前一步,他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难掩连日征战的疲惫与痛惜。
他微微躬身,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开始汇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
“回禀娘娘,落霞山攻防战,我军统计已毕。”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那沉重数字的分量:“据寨内遗尸与俘虏供述估算,王忠嗣留守于此的五万唐军,经昨日猛攻与今日突围,战死者约三万八千人,俘虏数千,其余溃散。”
“我军为攻破此坚寨,亦付出代价,伤亡共计一万五千余人。”
这个数字让帐内气氛为之一沉。攻方伤亡少于守方,本是常理,但一万五千条忠勇之士的性命,依旧令人心头沉重。
薛怀德深吸一口气,继续汇报更牵动他心绪的另一处战场:
“至于黑河谷方向……”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犬子丁山所部两万,加上娘娘先后派去的一万步卒与一万骑兵援军,总兵力四万人。”
“经一天两夜血战,初步清点,我军伤亡……高达两万五千人。”
“敌军王忠嗣、突兀金所部五万联军,依据战场痕迹与接战情况判断,其伤亡大约在两万人左右。”
他抬起头,总结当前兵力态势:“经此两役,末将所部与关云将军所部汇合后,剔除伤兵,目前尚能战之兵,合计约十二万人。”
“而王忠嗣与突兀金败退之敌,十万大军经黑河谷消耗与落霞山损失,估计仅剩四万左右残兵,已退往镇南关方向。”
冯木兰静静听完,微微颔首。
这些数字与她之前的预估相差不大。
她接着开口,声音平稳,却自带一股威严,说出了朱雀军团的付出:
“此战,我朱雀军团主力于落霞山外围,成功阻击并全歼赫连无咎所部四万敌军,然自身亦有一万一千余人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