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苍穹之下:无声的守望者 > 第166章 意外的火种

第166章 意外的火种

楚星河他们弄出来的“答疑包”效果不错,内部论坛里的那股邪风总算压下去不少。

厂里决定趁热打铁,让我们技术支持中心牵头,把建厂以来那些非内核的技术建议和旧图纸再梳理一遍,说是要搞个内部知识库,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固本培元”。

这活儿锁碎,泡在文档室里,我一头扎进那些泛黄的卷宗里,一页页翻着。

这里大部分是些当时条件达不到的设想,或者已经被新技术替代的方案,但看着前辈们那些工整甚至带着点艺术感的笔迹,能感觉到他们那份赤诚的报国之心。

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拿起下一本。这本更旧,封皮上只简单写着“愚见数则”,没署名,也没日期。我随手翻开。

里面是手绘的草图,线条有些抖,但结构清淅。旁边密密麻麻的小字注释着原理推导和一些天马行空的应用猜想。

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几幅关于控制与管理模块的构型图跳进眼里。

这思路怎么有点眼熟?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往前翻,找到最初那张总体构型示意图。

虽然细节粗糙,表达方式也很老套,但那内核的原理,竟然和我们现在“争气机”项目遇到的瓶颈环节一模一样!

还在思路上有种惊人的神似!它不是答案,但它指出的那个方向,一个我们好象一直没尝试过的解题思路!

我心跳的有点快,赶紧把这份手稿从头到尾又快速扫了一遍。

这哪里是“愚见”,这分明是一块被埋没多年的朴玉!

也顾不上灰尘了,我抱着这本厚厚的“愚见”就往外冲,直接去研发部找赵工。

他此刻正对着计算机上一堆曲线图眉头紧锁,估计还在为那个瓶颈头疼。

“赵工!”我喊了一声,把那份旧文档递到他面前,手指点着那几页关键图,“你快看看这个!”

赵工抬眼看我,脸上还带着点没散开的思索,有点疑惑地接过那份旧得掉渣的东西。

“这是什么?文档室的?孙琳,我这正忙着”

“你先看!看这个示意图的构想!”我语气有点急,直接打断他,手指戳着那几页纸,“看看这思路!”

赵工推了推眼镜,低下头,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几秒钟后,他的目光就黏在了纸上。

他翻页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脸上的烦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浓的专注和惊异。

我看到他眼睛一点点亮起来,象是擦掉了蒙尘的玻璃。

他突然猛地抬起头,眼镜后面的眼睛瞪得老大,看向我:“这东西哪来的?谁画的?”

“文档室找到的,就写着‘愚见’,没署名也没日期,看纸张和笔迹,怕是有些年头了。”我赶紧回答。

“愚见?这要是愚见,我们现在折腾的算什么?”赵工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这思路对!就是这个弯!我们怎么就没想到绕一下呢?虽然具体实现差得远,但这方向绝对值得试!”

他站起来,拿着那份手稿来回走了两步,象是发现了什么宝藏,激动得有点不知所措。

“快!联系这位老师傅!”他转向我,语速极快,“必须找到他!这太关键了!”

“文档记录不全,只写了个代号‘tsh-07’,名字和单位都是空白。”我翻看着文档袋上模糊的标签。

“tsh?”赵工眉头紧锁,猛地一拍大腿,“会不会是屠守鄂?老屠?”

“就是他!有名的爱琢磨,想法特别多,就是性子倔,好多想法当时没人重视!”

“屠守鄂”我记下这个名字,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感油然而生。

“别管那么多了!”赵工已经拿着那份手稿冲到白板前,“小王!老张!你们都过来!赶紧的!”

几个内核研发人员围拢过来。赵工把几张关键草图拍在白板上,用马克笔圈出内核结构。

“看这儿!老屠当年这个控制模块思路,虽然画得糙,但原理是通的!”

“我们一直死磕协调检测优化,怎么就没想到在边缘局域做这种自动化执行?”

王柏凑近仔细看,眼睛一亮:“哎?有点意思!这等于主动制造可控的小旋涡来改善整体流场稳定性?和我们现在的瓶颈问题方向对得上!”

张克立却有点尤豫:“想法是好,可这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当时的计算能力和材料工艺,根本实现不了吧?现在能行吗?”

“实现不了是因为当时条件不够!”赵工用力点着草图,“但现在我们有高精度数控加工,有仿真软件!”

“我们要的是他这颗‘种子’!是把这思路用现代技术‘催芽’!”

争论声、讨论声混成一片。有人兴奋,有人怀疑,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份意外出现的手稿牢牢抓住了。

“孙工。”楚星河低声问我,“这手稿合规吗?用以前的个人笔记,会不会有知识产权问题?”

“我查过了。”我肯定地回答,“根据内部规定,当年未署名、未纳入正式项目的个人技术建议笔记。”

“经确认后,其创新思路可由现有项目组继承开发,只需在最终成果中注明灵感来源。我们这是在抢救性挖掘,合规合法。”

赵工已经不管不顾地在白板上开始画新的示意图,结合那份旧手稿的灵感,勾勒着新的可能性。

“老屠要是知道,他当年随手写画的东西,几十年后还能派上用场,不知道会怎么想”一位年纪大些的工程师感慨了一句。

这话让之前那份热闹安静了一瞬间。我看着白板上新旧交织的线条,看着周围同事们重新燃起的斗志,心里那股热流又涌了上来。

“他会高兴的。”我轻声说,但语气很坚定,“就象我们一样。真正的技术火种,从来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熄灭。”

“它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被重新发现,被继续传递下去。”

赵工转过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见了?咱们现在要干的,就是当好这个‘传递手’!”

“把前辈点着的这盏灯,擦亮,举高!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咱们北峰的路,是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靠的就是这些攒下来的、一代传一代的真本事!”

“对!”

“干!”

应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加响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