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微风中带着凉爽,秋老虎的威势还在逐渐积蓄之中。
守城的士卒早早就将城门打开,好让城外的百姓能够把时令的瓜果蔬菜,新鲜宰杀的猪牛羊肉送入城中,供城内生活的人们购买。
可今日的万胜门,却和往常截然不同。
只见无数兵甲森严的将士聚集于完胜门外,除却凯旋归来的部分神机军和部分新军之外,还有留守在边境西郊的禁军,数万将士汇聚,整齐的阵型叫人光是看着就有些心惊胆战。
原本打算自万胜门进城出城的百姓,在看到这一幕,也纷纷停下脚步,不敢上前。
大军于万胜门外列阵,整齐入城,进入开远门之际,当即便有将领带着人马涌上城头,接管了开远门,杨先一身明黄龙袍,在大街周遭所有百姓的注视之下,一马当先行过宽敞的大街,穿过内城的阖闾门(又称梁门),来到皇城西华门外。
城楼上的守军早早就看到了一身龙袍的杨先和杨先身后的大军,可看到这一幕的守军,一个个却都愣住了。
“伪帝昏庸,无德无才,不配为天子,唯有陛下文韬武略,英明神武,乃是天上紫微星下凡,特为拯救天下苍生而来,尔等还不速速跪拜新帝!”
“末将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等一众守军反应过来,一个声音就在城门处响起,就见一身戎装的杨先,带着一众皇城司的缇骑不知何时已然来到西华门,纷纷单膝跪地,朝着门外的杨先拱手行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缇骑纷纷跟着杨三齐声高喝。
杨先直接领着一众文臣武将步入皇宫,没有遇上半点阻拦,等负责守卫皇城的禁军统领赵策英反应过来之际,杨先已经领着一众谋臣武将来到大庆殿。
大庆殿位于皇宫中轴线的南端,是宫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宫殿,是国家级的礼仪性殿堂,不用于日常办公,是诸如元旦、冬至等重大节日举行大朝会的地点。
昔日开平帝就是在这里登基的。
看着宫殿尽头的那座极尽雕琢的龙椅,饶是杨先眼中也不禁放出精光。
望着龙椅,杨先在一众谋臣武将的注视之下,一步一步走上汉白玉堆砌而成的台阶,走到那极尽雕琢的龙椅前,掀起衣摆,转身坐下。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吧!”看着阶下的大殿中央分列左右,齐齐跪倒的一众谋臣将士,杨先非但没有感到半点不适,心中反而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杨三走至殿中,拱手朗声道:“启禀陛下,皇城司已将皇城彻底封锁,所有人许进不许出,伪帝和伪后皆已被控制住,内阁和各部堂衙门的官员如今也在各衙门之中。”
“把人都请过来吧!”
“记住,是请!”
“臣遵旨!”
杨三当即转身离去,未多时,内阁和六部、五寺等各部堂衙门的被扣在宫中的官员,便被陆续带到大庆殿中,看着坐在龙椅之上,一席明黄龙袍的杨先,以及殿中腰悬刀剑的一众军中将领,还有大庆殿内外值守的一众将士,群臣尽皆惊骇不已,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被震撼的不行。
谁也没有想到,坐在龙椅之上的竟然会是他们最敬重、最钦佩的杨先。
“启禀陛下,伪帝和伪后皆已带到!”杨先一脸兴奋的带着开平帝和于皇后来到殿中。
“杨先?”
“你大逆不道!竟敢纂位!”开平帝的脸黑如锅底,一进大庆殿,看着坐在龙椅之上,一身龙袍的杨先,心中怒火便不住的往上涌,指着杨先就骂了起来:“朕早就猜到,你居心否测,果不其然,叫朕猜中了!叫朕猜中了。”
“住口!”
“如今龙椅上坐着的是当今陛下,昭惠显圣神武皇帝,你岂敢直呼陛下之名!”
杨先开没开口,刘瑜就跳了出来,指着开平帝的鼻子就骂了起来。
刘瑜身侧,又一个杨先的谋士跳了出来:“我什么我,陛下英明神武,龙章凤姿,乃是天上的紫微星下凡,为拯救天下苍生而来,陛下不到而立之年,便先平西夏,再除叛乱,而今更是痛击契丹,收复被契丹人夺走百馀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之地,将契丹人赶至长城以北,使九州归一,天下一统,功勋卓着,远超大周历代帝王,堪比秦皇汉武。”
“你不过是一寻常宗室子弟,本无即位的可能,若非昔日陛下荡平逆王之乱,救大周于水火,挽大厦于将倾,尔焉有继承大宝之可能。”
“如今尔窃居帝位已有数载,寸功未立,安敢在陛下面前叫嚣?”
“强词夺理?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说话之人名将方言,人如其名,是出了名的嘴皮子利索:“当年若非陛下力挽狂澜,如今天下早已分崩离析,各地野心勃勃之辈只怕早已拥兵自立。”
“篡逆?”方言哈哈大笑道:“昔年大周太祖是如何纂位的,难道诸位都忘了吗?”
方言此话一出,开平帝的脸立即涨成了猪肝色。
这时,文臣之中,一个三十多岁,一身绯红官袍的年轻官员走了出来,看着杨先道:“大相公此举,就不怕将来天下人有样学样。”
龙椅上的杨先站了起来,走至玉阶前方,看着那说话的年轻官员道:“朕记得你,你是嘉佑七年的进士,中的还是状元,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应该叫章衡吧!”
“想不到大相公竟然识得下官,下官正是嘉佑七年的进士,下官本在谏院任职,开平元年,大相公改制之后,下官被调入户部,任户部员外郎。”
“你刚才问朕不怕将来天下人有样学样,朕现在就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如果将来我的子孙之中,有人昏聩无能,只知享乐,误国误民,不配为一国之君,内阁和群臣经过经过决议,可行废立之举。”
杨先此话一出,殿内群臣纷纷色变,尽皆不敢置信的看着杨先。
“大相公此言当真?”章衡震惊的问道。
“君无戏言!”
“朕答应即位之前曾和流云”
看着杨先那澄澈清明,平静如水的目光,章衡心中震撼的同时,当即掀起衣摆,双膝跪地,拱手高呼:“微臣户部员外郎章衡,拜见陛下!”
“好!”
杨先高声道:“户部员外郎章衡学富五车,天赋异禀,有过目不忘之能,新朝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擢章衡为户部右侍郎。”
听到杨先的任命,章衡这下是真的愣住了,自杨先改制之后,六部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六部侍郎更是六部之中仅次于六部尚书的第二、第三把手,手里握着的可都是实权。
“怎么?章侍郎不喜欢?”
“谢主隆恩!微臣定当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圣恩!”
一众官员见章衡不过是投向杨先,就得如此擢升,一个个眼热不已,纷纷动了心思,齐齐投向杨先,内阁的一众辅臣就更不必说了,他们都是杨先一手提拔上来的,加之如今形势已然至此,他们自然不会和杨先唱反调。
于是乎一个个纷纷跪地高呼万岁,紧接着还苦口婆心的帮着劝起了开平帝。
眼见如此情形,开平帝眼中的光彩渐渐褪去,不过片刻,便已心如死灰。
章衡这个嘉佑七年的状元郎,更是亲笔替开平帝写了一篇禅位的诏书,开平帝面无表情的在禅位诏书之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大印。
有了这封禅位诏书,杨先就是名正言顺的大周皇帝了。
“传朕旨意,封赵宗实为安乐侯,赏白银万两,绫罗绸缎百匹,府邸一座。”
面对杨先如此寒酸的上次,赵宗实也只能含泪接受。
三日之后,杨先就在群臣的操持之下,登基称帝,杨先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国号改为明,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土’之意,取消历代皇帝登基之后改元的制度,以杨先登基的这一年为元年,称大明元年。
淑兰被封为皇后,华兰被封为贤妃,杨元也直接被立为储君,封为太子,就连华兰的女儿庄姐儿也被封为长公主。
紧接着便是对一众功臣的封赏,方勇、陈武、杨三和长梧尽皆被封为国公,英国公和郑老将军等一众军中将领也纷纷受到嘉奖和册封,方勇和陈武以及杨三麾下一众将领共有八人得封侯爵,三十二人被封为伯爵,另有子爵,男爵无数。
先前方勇和陈武在淮南从叛军手中夺回的那无数田地此刻也有了用武之地,纷纷被杨先赐下,赏给有功之臣。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天气也越来越冷,大雪不知何时已然再度飘落。
呼啸的北风带来刺骨的冰寒,雪花在半空中打着璇儿逐渐飘落,宽敞的镇国公府后院,一身素白衣裳的明兰披着狐裘支撑的披风,捧着手炉,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飞雪,渐渐入了神。
屋子里烧着炉子,碳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着,带来丝丝暖意,体型已然生的十分壮硕的小桃坐在小杌子上,用铁钳夹着破开了口子的板栗在铁网上烘烤,嘴巴不停地动着,旁边的盘子里板栗的外壳已经堆了一小堆。
“姑娘,天这么冷怎么还开窗呢!”刚从外头回来的丹橘看着屋里敞开的窗户,当即便皱起眉头,大步走到窗前,将窗户关了起来:“要是受了风寒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几个月以来,明兰就觉得自己跟做了一场梦似的,好不容易等到燕云十六州收复的消息,好不容易等到姐夫和堂兄带着大军凯旋归来,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何止是明兰,就连盛老太太这位见惯了世面的人精儿都被震撼住了。
不过几天功夫,官家就禅位给了堂姐夫,堂姐成了皇后,大姐姐成了贤妃,那个天赋异禀,跳脱的不行的大外甥成了太子,就连庄姐儿也被封为公主,忠义伯府变成了镇国公府,自己莫明其妙就成了皇帝的小姨子······
就连朝廷也从‘大周’改成了‘大明’,如今自己那位皇帝姐夫正忙着跟群臣改制,说是要把朝廷复杂的官职体系进一步精简,把原先的那些个什么寄禄官都给取消了,直接把官职和官员的品阶还有俸禄挂钩,至于那些个散官封号的什么的,全都改成对官员过世之后的追封。
还有先朝时留下的那些勋贵,在军中立了功,得了封赏的不动,可那些只剩个名头空架子的,就不一样了,杨先可不想留着这些蛀虫吸大明的血。
不过杨先动这些先朝留下的勋贵也并非直接上去就动手,而是让人找出他们自己的错漏、把柄,这些个勋贵之家,哪一个不是屁股底下一堆事儿,先前不过是没人追究罢了,如今杨先既然提了这事儿,自然有人屁颠屁颠的帮杨先去办。
有了错漏和把柄,那就好办了,一切都按照律法来就是了,该贬黜的贬黜,该处罚的处罚,该夺爵的夺爵。
把这些先朝留下来的勋爵人家清理了,他们的位置也就腾出来了,将来不论是继续北征契丹,还往西讨伐吐蕃,党羌馀孽,往西域扩张,还是东进南下,只要立下大功,那些腾出来的位置,就可以换一批人坐上去。
因着改制的缘由,如今整个朝廷都忙得连轴转,尤其是杨先又不似老朱那般喜欢事事亲力亲为,杨先平日里想做什么,把自己的要求和预期说出来,剩下的就交给内阁了。
也正因如此,内阁几位辅臣这段时间可谓忙的头脚倒悬,一个个几乎都要住在内阁里了。
杨先可以当甩手掌柜,和皇后妃子们你侬我侬,享受生活,可内阁却得协调、统筹朝廷各个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推行这些制定好的计划。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杨先初登帝位就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触及无数人的蛋糕,按理来说,应该受到不小的阻力才是,可谁让杨先是以恐怖至极的军功被其麾下六军将士推上皇帝之位的呢,以杨先在军中那无与伦比的威望,任何勋贵、世家、大族、豪绅都不敢去捋杨先的胡须,跟杨先作对。
既然不敢唱反调,那就只能顺着杨先的意思配合朝廷进行改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