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诸天入侵一人之下世界 > 第163章 跨时代的“复汉军”

第163章 跨时代的“复汉军”

“除了这部《逍遥长春功》外,我还改进了密宗绝学《龙象般若功》。”

张之遥又开始展示另一部武功,

“这部《龙象般若功》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门坎,哪怕资质弩钝之人也能上手,《逍遥长春功》

前四层的优化我便借鉴了这部武功的部分特点。”

“好练不?”拳击手刘当再次询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强不强?”

“这部武功乃是横练外功,只需努力付出汗水便能有所收获,同样有十三层境界,每练成一层可增加百斤力气,全部练成后能在体能基础上增加一千三百斤力气。”

说完优势,张之遥又开始讲劣势。

“只不过这部武功修行速度有点慢,资质好的人旬月间便能入门第一层,资质差的人要半年一年,乃至两年时间,偏偏这部武功每一层所需时间都是上一层的两倍。”

“几何递增?”赵宁皱着眉头说:“如果按照两年练成第一层计算,即便能活一百二十年,撑死练成第五层。”

“差不多吧。”张之遥说道:“如果资质差点,《逍遥长春功》也只能练到五六层,活个一百零几岁。”

“目前我只能降低《龙象般若功》前三层的难度,确保练完《逍遥长春功》前四层时也能练成《龙象般若功》前三层。”

“那也不错啊!”刘当呢喃道:“届时即便不动用长春真气,手上的力气也有四百来斤,再加之百岁寿命,人人都是小超人了!”

这家伙满脑子只有战斗力,其他人却想到了更多的方面。

“平均百岁的寿命和四百多斤的力气,还能一直保持青壮年时期的身体素质,咱们华夏人相当于完成了一次物种进化,将远远超越地球上其他国家的人,意义非凡啊!”

大伙儿终于明白了张之遥这两部功法即将造成的巨大影响。

几人再次朝张之遥深深鞠躬“多谢张真人义举!”

“行了,具体能产生什么效果,还需要你们先行尝试,这才是实验的意义。”张之遥摆了摆手。

此时,马仙洪已带着几十名作战勇猛且对这支队伍有较高认同感的古代村民来到张之遥面前。

“张真人,这些人便是队伍里的积极份子。”马仙洪看了吕良一眼,认出此人的身份,于是便主动询问张之遥:“要不要让吕兄弟过一遍手?”

“不了,要是抹平了人性上的差异,实验就没有意义了。”张之遥摇头。

接下来,张之遥开始手柄手教七名同胞和数十名天龙世界土着修炼两部武功。

他没有讲高深的口诀,直接先让每个人都学会打坐内视,然后直接把内功行气路线告诉他们,

让他们调动丹田内的真气依葫芦画瓢走一遍。

期间免不了有人会生出差错,尤其是没接受过教育的几十名古代村民,出错的频率远比七名现代同胞大。

好在吕良在旁边守着,但凡有人“走火入魔”,立即上前救治。

“村长,我们能不能去练长春功?”傅蓉跃跃欲试。

“对呀,对呀,《逍遥长春功》对我们也有效耶!”刘五魁两眼放光。

她们都是女生,哪能拒绝永葆青春的诱惑?

不光是她们两个女的,毕渊这个老头子也对《逍遥长春功》很感兴趣,他才七十来岁,练全这部武功后便能再活四五十年,身体还能变年轻,返老还童,怎么可能不动心?

“行,反正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建造炼钢厂,有张真人在,别说临海军,就算辽国把他们所有军队拉过来也是个死。”马仙洪笑着点头应下。

“村长万岁!张真人万岁!”

傅蓉和刘五魁拔腿便跑,冲向张之遥,蹭课听。

半个月后,平州卢龙县的辽兴军和营州广宁县残馀的临海军大举来袭,另有迁州迁民县的兴善军、润州海阳的海阳军,兵分四路合围过来,打算清剿掉活跃在迁安和开滦一带的乱民。

此时,这支刚刚被张之遥命名为“复汉军”的队伍已经扩张到两千人,基本上都吃了半个月的饱饭,接受过每天六小时以上的队列训练,全员装备精钢为头的长矛并佩戴着钢盔,前胸绑着半片冲压板甲,脚上穿着胶底鞋。

一百名眼神好且有过打猎经验的士兵被挑了出来,组建了第一支燧发枪部队,另外还有五门前装炮。

枪手和炮手都经历了半个月的训练。

队伍中的百夫长全部练成了第一层《龙象般若功》,增加了一百斤的力气,手中拎着三十多斤重的长柄狼牙棒,一个个气势汹汹。

“不错,军容和气势都有点样子了。”张之遥满意点头。

相比战争的结果,他更在意社会实验的结果。

马仙洪领着十名“上根器”披甲骑马,位列队伍最前面,他们将负责处理掉辽军中的高手。

天龙世界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古代世界,普通古代世界中尚有不少猛将,这个武侠世界的军中更不缺高手。

如果任由敌军高手冲阵,好不容易组建的这支队伍很可能会吃败仗。

军队的士气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养出来的,他们这支“复汉军”目前为止才打过一场仗,还是趁着敌军不备,横冲直撞取得的战果,杀敌不多,大部分敌军都只是被击溃,几乎谈不上战阵经验。

成长的前期必须保证敌军高手不突破本部阵型,避免自乱阵脚。

张之遥带着吕良、高二壮、陈朵三人站在远处的丘陵上观战。

辽军分属四支驻防军,由一名契丹将领统筹,此人合兵一处打算一举冲垮“复汉军”,显然没把眼前的乱民当回事。

四支驻防军除了临海军此前有过一点损失外,其他三支军队都保持着八九百人的兵力,总兵力差不多是“复汉军”的两倍。

“复汉?”耶律甲看到乱民打出的旗号,当即发出冷笑:“多少年了?还在做梦?”

自从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六十年,辽国统治这片局域百馀年,早就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主人。

这片地区一直要到两百八十年后,才会由徐达收复,重归汉土。

在此之前,这片地区的汉人永远都只是“下等人”,深受士绅和异族人的双重压迫。

“将军,这支乱民怎么人人着甲?”身旁的辽兴军统领也是个契丹人,他放眼望去,看到了一片寒光。

“谁说是甲?”耶律甲冷笑道:“兴许是一层木板涂了蜡。”

这倒不是他故意搞笑,没有一个异族政权不“防汉”,除了加大对汉民的剥削外,还会严控铁器,汉民手中连一把象样的铁质农具都少有。

汉民人人着铁甲?

这怎么可能?

南边的宋国边军都做不到这一点。

眼前这支人数两千的乱民队伍要是能人人着铁甲,他们南京道的铁器工坊岂不成了专门为汉民开设的铁匠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给老子冲!”耶律甲挥动马鞭,大喝一声:“用你们手里的刀砍掉他们的银枪蜡头。”

四支驻防军的统领也不相信乱民能搞到这么多铁,这不科学!

哪怕是之前吃过亏的临海军也不例外,因为半个月前去围剿乱民的将领并不是临海军的头头,

只是下面的一名偏将,此时这名偏将目光躲闪,静静缩在队伍中,生怕上司喊他打头阵。

乱民手里是不是有钢矛、身上是不是有铁甲,他这个亲身尝过厉害的人岂会不知?

“刘正,你为此战先锋,定要洗涮耻辱,否则定斩不饶!”

要不是自己的小妾是刘正的妹妹,这个吃了败仗的家伙早被他砍头了。

还好刘正虽然吃了败仗,但损失的人手不多,运作一下便能改“溃败”为“主动后撤”。

听到命令的刘正懵逼了:“啊?我?”

天寿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然而面对妹夫上司吃人般的目光,刘正无奈,只能上前打头阵。

冲了不一定会死,不冲一定会被砍死。

可是,当他聚拢部队发起冲锋后,却见远处的乱民竟将几个大铁疙瘩推到数组前方。

“什么东西?”

“铁管子?”

“管他什么东西,冲上去,砍死这帮乱民!”

“还想‘复汉”?一群泥腿子也配?老子都没敢喊这两个字!”

历史上最早的金属火炮铸造于元代至元大德二年(1298年),出土于锡林郭勒盟,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火炮实物,即便是史料记载中南宋的“火石炮”也要到1163年才有,因未曾发现实物,所以该记载尚且存疑。

眼下1092年这个时间点,除了穿越者外,没人见过火炮长什么样子。

眼前这些辽军有幸成为第一支见证这种战争神器的军队。

还不是初代铜铸短身管火炮,而是用整块经过液压机敲打过的钢锭为材,再以钻刀切削并拉出膛线的长身管大钢炮。

除了没有定装弹导致威力和射程都不足外,这些火炮光论强度并不比一战时期的火炮差。

差不多有着八百年的时代差距。

尽管比不上海贼世界八百年的技术差,却也足够碾压此刻的辽军。

“装弹,点火!”马仙洪挥手。

炮手们按照多次训练的操作流程填装火药和弹丸,再以长棍压实,最后举着火把点燃引线。

五门钢炮发出怒吼,五颗铁弹丸划过天空,落在辽军密集的队列中,拉出五条血腥的纹路。

当先一名骑马的将领被直接命中,整个上半身眨眼间炸裂,血肉残渣喷向两侧的辽兵,茫然无措的辽兵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一轮炮弹给辽兵带去了伤害,但他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后方的士兵望着失去动能的铁弹丸都在纳闷这玩意儿从哪冒出来的。

他们见识过的远程兵器只有弓箭和床弩这一类,即便对面的乱民中飞出一片投枪也能让他们理解,偏偏这五个铁球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各种意义上的摸不着头脑。

直到五门钢炮不停怒吼,喷射出一批批铁弹丸,才终于有辽军将领将这些杀人无数的弹丸和乱民推出来的五根大铁管联系到一起,

“妖法!是妖法!”

此刻,冲锋中的辽军已经拉近了距离,“复汉军”的一百名火枪兵终于开火,分成三组轮流不断。

辽军顿时死伤成片。

他们手里的枪,质量也比十八世纪的燧发枪好,因为用的乃是无缝钢管,同样拉出了膛线。

马仙洪早已用“神机百炼”搞出了车床和水压机,材料还是张之遥提供的现代金属锭,可以说“复汉军”手里的火器乃是科学和超凡的结合。

眼前的辽军死得不冤。

毕竟“复汉军”明明能拉出一支“终结者大军”,偏偏要用燧发枪和前装炮作战,太讲武德了!

枪炮齐发之下,辽军尚未冲到“复汉军”阵前便已崩溃,纷纷大喊着“妖术”、“妖法”夺路而逃。

由于溃败的太快,导致“复汉军”手里加了百糖的颗粒状黑火药手雷都没能派上用场。

看到辽军溃败,仇让立即吹响冲锋号,马仙洪便带着十名“上根器”策马冲锋,后续部队则迈着坚定的脚步向前推进这场堂堂正正的野战,以“复汉军”的全胜告终,导致渤海湾北部局域内再无一支辽国军队。

等到消化掉此战的战果后,“复汉军”迈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高炉的创建,钢铁厂正式投产运营,一条连接着迁安铁矿和开滦煤矿的铁路随后破土动工,待铁路完工后,钢铁厂和军工厂的产能迎来井喷式的爆发。

双重金手指加成之下,“复汉军”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便发展成一支拥有五千人的全火器军队。

马仙洪抽空搞出了雷汞生产线,于是“复汉军”的兵工厂只生产了一千条燧发枪便全部改成了火帽枪。

很快,制作相对简单的迫击炮也被造了出来,“复汉军”的火力密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随着“复汉军”席卷渤海湾局域,辽国、宋国、大理、西夏都得到了有关这支军队的情报。

辽国只有愤怒,宋国境内听闻“复汉”一名后,顿时高潮了!

“好好好,燕云地区竟还有义士不忘我汉家衣冠。”朝堂之上,苏辙向宋哲宗赵熙建言:“官家,老臣建议朝廷必须尽快与这支义军取得联系,给他们一定的支持,说不定能为大宋夺回燕山以南的数州之地。”

“不可,万万不可!”刑部侍郎、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的韩宗道闻言,立马跳出来大喊:“官家,万不可资敌啊!”

他是开封府尹,也是仇弯的顶头上司,显然已经从仇弯口中得知了一些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