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川吃痛,揉了揉脑袋,不知为何他娘突然打他。
“娘,读书费钱,我不用读书。”
“梆!”
又是一下。
“你是不用读书,还是不想读书?”
被戳中心事,二川尴尬地“嘿嘿”笑了两声:“娘,我不喜欢读书。”
“不喜欢也得读书,咱家不能出睁眼瞎。”
要了两本书,又各要了些笔墨纸砚,林棠枝一共拿了260文出去,店家还送了两根炭笔,说一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可以用炭笔在木板上写。
林棠枝收下炭笔,道了谢,这才跟二川一起出了门。
望着娘俩离开的背影,老板在心里感叹一句:“这人兜里有多少银子,还真不能光看外表。幸好没怠慢,否则今儿这笔大单恐怕是要跑了。”
出了门,林棠枝把书本和笔墨纸砚全都放进背篓里,琢磨着家里缺的那些东西,哪些是着急买的,其中哪些是自己现在能负担得起的,哪些是需要攒一攒钱的。
哦对,本来是要去买斧头的。
买斧头的路上看到卖小鸡仔的,跑去卖小鸡仔了。
买了小鸡仔想起来还要买斧头,然后又跑来买笔墨纸砚了。
“走,咱们去买斧头。”
话音刚落,林棠枝突然发现眼前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去。
她也朝某个方向看去。
“好象是有什么武术表演。”
一听有武术表演,二川的眼睛顿时亮了,他扯了扯林棠枝的衣服:“娘,咱们去看看。”
林棠枝也有点好奇,答应他:“好。”
娘俩顺着人群跟过去,武术表演已经开始了。
武术班的人租用了镇上唯一一家可以充当舞台的铺子,表演的台子在正中央,左中右三面分别设有座位,按照座位的好坏收取不同价格。
每一个花钱买了座位的人,都配了点心和茶水。
说是茶水,也就是最普通的大碗茶,点心也就是一小块芝麻饼。
若是想吃得再好些,喝上更好的茶,都是要额外收费。
外面没有位置,只能站着看的都不收费。若是表演看得开心,也可适当给些赏钱。
不过站在外面的连座位都舍不得买。
一般也极少有人会给打赏。
林棠枝抬头往上看,上面歪歪扭扭地挂着褪色的红布条,写着“乡和崔氏班”几个大字。
老汉拿着铜锣上台。
“铛——”
几个裤腿短了一截的少年手持红缨枪跃至台中,手中的红缨枪耍得飞起,枪头的红穗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好看的弧度。随着干脆利索的动作,枪尖如同蛇信子一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好!”
人群中爆发一阵喝彩。
为首的少年一声长啸,将手中的长枪往地上一杵,借着那股力腾空而起,接连翻了三个跟头。
接二连三的招式,身旁的二川看得痴迷,时不时随着人群的惊呼鼓掌,兴奋得手都拍红了也没发现。
人群熙熙攘攘,鼓掌声,喝彩声,各种嘈杂的声音间隙里,林棠枝却听到了让她很是耳熟的声音。
她咯噔一下。
内心是控制不住地兴奋。
下意识朝声音源头看去,果然看到了那两张最近来镇上都有刻意去找,但一直没碰到的脸。
是那个大户人家的两个丫鬟。
主子想吃新鲜蔬菜却买不到的那个。
林棠枝扭过头,耳朵却一直留意着那边的动静。
圆脸的丫鬟道:“找了几天了也没找到,上次卖野菜给我们的大姐在哪啊?”
长脸的丫鬟也是一脸愁容。
“老夫人年纪大了,就爱吃那一口新鲜菜,上次怎么就没问那婶子家住哪儿呢?一个镇子,怎么就连个新鲜菜都买不到?”
“就是,这什么鬼地方,连滴雨都不下。”
林棠枝唇角一勾。
空间里的新鲜野菜已经堆了不少,还有收上来的土豆,白菜,箩卜,花生都还在那,吃也吃不完,若是能卖给她们换银子更好。
她问了进门处收钱的人:“你们这看表演的位置,多少钱一位?”
“两边的位置十五文一位,中间的要二十。包一壶茶,一小块酥饼,经济实惠。”
“要十五的,一位,给我儿子。”
林棠枝说着就要掏钱,被二川伸手拦住。
“娘,我站在门口看就行,不用掏钱。我不喝茶,也不吃点心。”
茶想喝,点心更想吃。
但十五文一人的价格,二川还是觉得不如买些面,回去娘亲做了大饼,和大哥,三丫,四丫,五石,还有娘分着吃比较好。
林棠枝没听他的,数了十五个铜板递给负责收钱的人。
“一个小孩子,帮我看着点。”
领了位置号,林棠枝把牌子塞到二川手里:“娘有事离开一会儿,你在这里乖乖呆着,千万不要乱跑,等娘办完了事,再回来找你。”
一听林棠枝有事,二川接了号码牌,乖乖巧巧站在原地。
“娘你小心点,我把背篓拿进去等着。”
“不用,娘拿背篓有用。”想着,林棠枝把他空掉的笸箩拿走,又把背篓里刚买的海碗交给二川:“千万不许乱跑,等娘回来找你。”
二川懂事点头:“娘放心,我不乱跑。”
避开两个小丫鬟,林棠枝拐进一个巷子,把空间里的新鲜蔬菜都挪到背篓里,装着满满一背篓。
想了想,她又挪出一小袋小麦。
空间里的小麦长得最快,一茬又一茬的,娘几个吃到过年也吃不完。
与其堆在那里,不如拿出来换钱,好能早一点住上大房子。
而后回到那条街,距离丫鬟有一盏茶脚程的地方放下背篓,打开上面盖着的荷叶,露出里面脆生生的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