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望着韩信大营,见大营布置很有章法,心中起了爱才之心的同时,也充满了杀意。
那个逆子,究竟给他灌了什么迷汤,竟如此执迷不悟?
难道这个韩信真拿自己当回事,觉得和淮阴侯相比了?
简直可笑至极!
接着,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同州被围困得越久,于他而言就越有利,因为会有源源不断的援军从其他地方赶来此处。
只是,敌方将领韩信会如他的意吗?
到现在为止,对于韩信行军作战的情报太少,他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稍顷。
李世民瞥了一眼程咬金,问:
“同州可有通往城外的地道?”
程咬金摇了摇头。
李世民接着问道:
“以朕之见,这韩信强攻的可能性极小。可是,他带着大军就围困同州,似乎有些不正常。你多派一些探子盯紧一些,朕怀疑这韩信恐怕是为了拖住同州守军,其真实意图很可能在其他地方。”
程咬金面色一肃,道:“臣领旨。”
“另外,做好同州布防,谨防韩信攻城。等待其他援军出现,朕早已密令人去求援。”李世民吩咐道。
虽然他知道韩信攻城的可能性小,但也存有可能,不得不多考虑一层。
程咬金重重地点头。
再次看了一眼韩信大营,李世民下了城墙,而程咬金则是急忙行了一礼,口中道:“恭送陛下。”
在李世民离去后,程咬金立即按照李世民的命令行事。
三天后。
韩信大营。
中军大帐。
韩信聚精会神地看着关中地图,眉头紧锁。
他之所以率领奇兵出现在同州城外,是为了贯彻自己的内核战略:声东击西,直捣黄龙。
此战略的精髓所在,就是利用敌方传递的时间差和思维定式的盲区,完成一次惊天动地的斩首行动。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疑兵惑敌,为了制造主战场在同州的假象。
大张旗鼓地出现,作出一副全力攻城的模样,然而,他的真实目的却并非是攻城,而是为了达成三个目的。
其一,钉死李世民。让皇帝李世民和中枢的注意力都放在同州,无法他顾。
其二,吸引援军。让长安及周边朝廷军队都认为主战场是在同州,从而吸引朝廷的注意力,还有兵力都投向同州。
其三,传递压力。给李世民制造心理压力,迫使他求援。
综合探子收集到的情报,韩信嘴角上扬,因为这三个目的都已经达成。
那么,接下来,就是实施第二步了:金蝉脱壳,精锐直扑长安。
在这之前,他必须发动一场引人注目的攻城战,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麾下有一支轻骑兵,是最精锐的玄甲军,他们将会成为朝廷军队的致命尖刀。
他们会在战事最激烈的攻城战当晚,利用夜色或地形作为掩护,然后,悄然脱离战场,他们不会携带任何重型攻城器械。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以极限速度,直扑兵力空虚的长安城。
想到此处,韩信心想:
明日酉时五刻,就开始发动一次攻城之战。
而戊时三刻左右,就是实施第二步计划的时机。
而他的第三步,就是出其不意,化装潜入与中心开花。
这是整个计划中最精妙也最大胆的一环。
如何攻克由李绩守卫的长安坚城?
他已经派人打听到,如今守卫长安的是名为李绩的将领。
面对这样足智多谋的将领,他不会选择强攻,而是会“诈”开城门。
他的先锋精锐会伪装成从“华州”或“岐州”赶来“救援同州”的唐军。由于同州战况激烈,信息混乱,长安守军难以在短时间内核实所有部队的动向。
加之来自“友军”的求救或传递“陛下危急”的假命令,守将李绩在情急之下,有很大概率会打开城门。
一旦城门开启,这支精锐就会瞬间控制城门,发出信号。
后续跟进的韩信主力便会长驱直入,在长安城内中心开花。
最后一步,也就是第四步:攻心为上,瓦解抵抗意志。
即便他率军攻入长安城城内,也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了。
他入城后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迅速控制皇城与官府,并立即发布安民告示乃至“李世民已殉国”的假消息。
接着,他会派人将长安城头的旗帜更换,并散布皇帝生死未卜的消息,当这个消息传开时,整个唐朝的行政和军事系统将陷入群龙无首的瘫痪状态。
至于远在同州的李世民和程咬金所部,将瞬间成为失去根基的“孤军”,军心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彻底控制长安后,他会收服城中士兵俘虏,集成他们成军,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整个关中主要关隘。
同时,在拿下长安后,他会派人传信给李承乾,请他速速带着大军往关中赶来。
当李承乾率领大军赶来关中,双方会共同夹击李世民所统领的关中军队。
他复盘着心中的这些缜密计划,韩信深知,他的所有计划,必须要快,也必须要把握好时机。
下一刻。
他立即召来亲兵,下令道:
“传令下去,明日酉时五刻,由前军先锋赵瑞率领两万人攻城。”
翌日。
酉时五刻。
韩信一声令下,前军先锋赵瑞向同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李世民为了勉励将士作战,亲赴城墙上稳定军心,士气高涨。
而程咬金则是指挥着士兵作战,击退‘叛军’的强烈猛攻。
一场大战,没有丝毫前奏,就这么爆发了。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程咬金,都感到很意外。
当然,此刻的他们也无法想太多。
他们如今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击退敌军。
厮杀,持续了数个时辰。
惨叫声,从未停过。
赤血染同州。
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
戊时三刻,韩信的先锋轻骑兵精锐两万玄甲军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去,直扑长安。
韩信稳坐中军大帐,从容镇定,指挥有度。
即便是大军强攻同州,他也尽可能地是控制在以一换一,或以一换多,将武器、士兵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夜色愈深,到了子时,韩信鸣金退兵。
城墙上的程咬金等人纷纷松了口气。
双方损失惨重,互相提防对方的同时,都默默地舔舐着伤口。
长安。
错综复杂的消息,令李绩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下令打开了城门。
然而,先锋精锐直扑长安,后续的主力也都一齐杀入了长安。
交战,仅仅只过去一个时辰,在子时两刻时分,长安失守。
李绩被俘时,后悔不已。
一切,都在按照韩信的计划进行。
而长安城墙上,也已经更换成了旗帜,皇城和官府都全部被控制。
身在同州的韩信闻得捷报,立即派人传信给李承乾。
此外,韩信留下了战后的近万人,借着夜色,他亲率一万五千人直扑长安,彻底控制住了整个长安。
之后,韩信坐镇长安,并借着朝廷的名义和公文,分三路兵马,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关中主要关隘和其他地方,唯独同州和华州,他目前没有理会。
而这一切,被封锁消息的同州和华州,却并不知情。
转眼间,又过去了半个多月。
这一日,李承乾率领五万人迈入了关中地界。
他派人联系韩信,决定在同州对李世民及其程咬金所在部进行夹击。李靖所在的华州,韩信也派了一支兵马围困。
十一月七日。
李承乾与韩信两人各自率领的军队在同州会合,合兵一处,军队数量达七万。
中军大帐。
李承乾与韩信围着伏案相对而坐。
李承乾看着面前看上去沉稳的韩信,心中极为佩服。
他没想到韩信用兵如此之神,短短时间内几乎将整个关中控制住了。
“韩信,接下来,只需拿下同州和华州,这关中就是属于朕的了。至于大唐其他地方,有关中作为根基,想必于你而言,也不难拿下。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听到李承乾如此说,韩信微微一笑,“陛下所言,与臣心中所想无二。臣以为,这大唐已经是属于陛下的了。至于其他地方,有臣和鹏举在,拿下它们并不难。”
李承干点点头,继续说道:
“接下来,如何拿下同州和华州,朕就不插手了,依然交给你指挥。”
韩信面色一肃,重重地点头:“臣多谢陛下信任。”
李承乾接话道:“朕,相信你。”
韩信心中一暖。
“明日两军对战之时,朕要和那李世民见一见。到现在这个时候,想必他还不知道关中已经变天了。朕很想知道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李承乾忽地开口道。
韩信神色一怔,旋即,笑道:“臣以为,他一开始并不会相信”
君臣二人默契地对视一眼,放声大笑,这笑声,传得很远,仿佛冲破了云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