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三日。
广州。
刺史府。
书房。
李承乾看着手上的密报,转而又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毛骧,神色平静。
“这个陆沉,他的背后是什么人?”李承乾淡淡地问。
他手上的密报,是麾下官员呈报的告密情报。
主要内容是告这个陆沉想要谋害他李承乾,而且说得有模有样。
当然,李承干没有第一时间相信,而是怀疑呈送密报的这个人的用心。
不过,事无绝对,事情的真相如何,可在调查一番后再下结论。
于是,他就将毛骧召了过来。
毛骧听到李承干的话,脑海中回想着陆沉的一些情报,思索须臾,方回道:
“回陛下,这陆沉臣了解的不多。”
“那就说说你了解的。”李承乾说。
毛骧没有丝毫迟疑,说:
“此人来自汉中,年二十一,精通四书五经,善作诗作文写赋陛下还在泷州之时,他投靠陈善弘,陈善弘发现此人颇有才能,便将此人留在身边,帮忙处理一些事情,还会出谋划策。”
李承乾皱了皱眉,“此人后日,朕会率军离开广州,你记得好好查查此人。若是真的有问题,就将此人速速拿下。还有,这个告密的林辅,你记得派人监视他,若是陆沉没有问题,那么,这个林辅就是构陷同僚,这样的人,朕不想看到他。当然,若是陆沉有问题,就让陈善弘对这个林辅多加提携一番。”
“臣领命。”毛骧躬敬地回道。
“岑文本他们,也记得多派人监视。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投靠了朕,但人心难测,谨慎一些,总是好的。若是这些人中有人与朝廷暗中联系,那么,就将他速速拿下,当着岑文本等人的面杀掉,从而杀鸡儆猴。”李承乾面露杀气,目光泛着一丝冷意。
“诺。”毛骧回道。
“好了,你先下去。将高俅叫来,朕有事和他说。”李承乾吩咐道。
毛骧点了点头,向李承乾躬敬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李承乾揉了揉眉心。
后日,就是三路军北伐之时。
如今整个岭南道被封锁,等朝廷听到他‘清君侧’之时,至少也是半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八月廿五日。
广州。
十八万大军分三路北伐。
其中,李承乾率领西路军五万人向桂州而行。
大军浩浩荡荡,旌旗遮天蔽日,一派肃杀之气。
此时。
广州城很多势力派来的眼线,见到这一幕,纷纷面色骤变。
他们不用多想,也知道这些大军出城是去干什么。
可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整个岭南道都已经封锁。尤其是广州,只进不出,昼夜更有锦衣卫出没,甚至他们感觉到四周总有几道隐晦的视线,他们已经明白已被人监视,这样一来,他们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心中充满了无奈。
光阴飞逝。
半个月时间过去。
李承干的《清君侧檄文》传遍各道,震惊天下。
尤其是他们闻得李承乾已经在广州登基称帝,更是令他们难以置信。
而且,天下传得沸沸扬扬的还有李承乾麾下大军有四十万人,兵锋正盛。
太极殿。
李世民召见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李绩、程咬金、李靖、李道宗、李泰、李治、陈安等人。
大殿的气压非常低,房玄龄等人沉默不语,显得更加压抑。
李世民面色难看地望着手里的《清君侧檄文》,目光喷火。
当他看到檄文中受奸佞蒙蔽、所为与桀纣无异等字眼时,李世民实在忍不了,右手握拳狠狠地砸在伏案上,心口起伏不定,冷声道:
“这个逆子,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
“说朕受奸佞蒙蔽,和桀纣无异,这番话都能讲得出来,看来,这个逆子的心中是没有朕这个父皇了。”
“如此抹黑朕,实在是气煞我也!”
众人看到李世民气愤的模样,纷纷皱眉。
当然,人群中李泰的脸更加难看。
因为李承乾檄文中的奸佞,无不在指向他,这让李泰心中如何不怒?
李泰心中简直气炸了。
他上前一步,黑着脸道:
“父皇,这李承乾如此污蔑您和儿臣,实在是天理不容。儿臣以为朝廷宜当派一名沙场老将领军前往岭南道速速平定此乱贼。”
李承干的檄文,包括登基称帝,无不是在向世人宣告他造反了。
如此一来,李承干的行为在朝廷眼里那就是和叛贼无异。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微微颔首。
不管他对李泰有什么想法,但在这一刻,他们两个的名声都被逆子给毁了。
“朕”
李世民还没有继续往下说,房玄龄就上前一步,神情一肃,开口道:
“陛下息怒。如今,废太子有四十万大军,以臣之见,叛军至多有二十万左右。不过,即便是有二十万只怕一旦开战,天下将生灵涂炭。微臣以为先派人去招降废太子及其麾下大军。否则,陛下治理大唐多年的成果,可能因为这一场大战而前功尽弃,望陛下明鉴!”
李世民闻言,面色微变。
房玄龄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君臣齐心治理大唐十几年,若是因为一场大战而化为乌有,那大唐盛世何时能见到?
在场其他人低头思索。
李泰瞥了一眼房玄龄,目光中闪过一道阴翳,沉声道:
“房相之言,孤不敢苟同。那李承乾已经是废太子,如今更是举反旗对抗朝廷,这样的叛贼,朝廷真能劝降他吗?若是那李承乾承诺投降朝廷,你们相信吗?”
李泰的话,尤如一颗石子投入到众人心湖中,溅起一阵涟漪。
李世民诧异地看了一眼李泰,又将目光从在场众人身上逐一扫过,最后定格在陈安身上。
看到陈安,李世民没想到一个重伤的人,居然能够这么快下地,那孙先生医术之高明,实乃罕见。
“陈安,你怎么看?”李世民忽地问。
站在人群中末尾的陈安,被李世民点名,心中一沉。
在场其他人都将目光投向陈安,神色各异。
李泰面无表情地看向陈安,目光泛着一丝冷光。
陈安迈着沉重的脚步,上前一步,说:
“回陛下,微臣以为劝降之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