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二日。
天高云淡,狂风呼啸。
长安。
陈府。
书房。
陈安站在窗外,目光阴沉地扫了一眼四周。
人影浮动。
监视他的人,比之从前,翻了数倍。
他的处境,愈发地危险。
受到的限制,也更大了。
果然,陛下已经怀疑李泰对晋王动手,而他作为李泰的谋士,受到的猜忌更重。
或许,陛下对于他陈安已经在衡量杀与不杀的利弊中。
自古以来,帝王的思维就是如此没有道理,如此薄情寡恩。
陈安心中虽然有徨恐,有担忧,有畏惧
但他觉得李世民最后应该不会杀他,因为他还有用。
不得不说,倚靠后世的智慧只为获得一个活下来的机会,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但人死如灯灭,万事成空。
他必须要活下去。
就在这时。
陈安面色微变。
因为窗户旁,站着一个黑衣人,全身裹得严严实实。
这个黑衣人究竟是什么来的?
还没等陈安要呼喊求救的时候,这个黑衣人眼疾手快,一个匕首狠狠地捅到了陈安心口处。
陈安眼睛瞪得滚圆,目露惊恐。
难道他就要死了吗?
不,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未出世的孩子
如果他就这么死了,那么,他的孩子还能有活路吗?
陈安眼前的世界,变得一片漆黑,他看到黑衣人眼中的冷光,心中一片冰冷。
“噗通”一声。
陈安倒在了地上。
黑衣人目光中噙着冷笑,瞥了一眼后,就匆匆离去。
很快。
陈府鸡飞狗跳,一片大乱。
陈安遇刺命悬一线的事情,就象是一阵风,迅速吹到了长安各个有头有脸的人家里,当然,也吹到了宫中。
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百骑,脸上有些阴沉。
“那陈安还有活着的希望吗?”
听到李世民的问题,百骑没有丝毫尤豫,回道:
“回陛下,那陈安伤得很重,刺客是朝他心口处捅去活下来的机会,只怕不足一成。”
李世民沉默了,这沉默震耳欲聋。
在他心中,不管这个陈安人品如何,但至少是他心中认定的很有能力的人。
尤其是那些层出不穷的新鲜花样,一个接一个,它们的出现,都让大唐财政帐上的数字愈发地大,也让他心花怒放。
一个不缺钱的朝廷,那么,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已经拥有了一切,现在,他所追求的就是能够穷尽毕生之力,达到汉文帝那般高度。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和汉文帝比肩。
至于超越汉文帝,李世民心中也清楚,这个恐怕很难。
“可查出是谁派出的刺客动的手?”李世民收起思绪,目光泛着一丝冷光。
百骑面露迟疑,低头回道:
“属下无能,未能查出刺客是谁。不过,据我所知,这个刺客至少对于陈安的府邸非常熟悉,而且,我怀疑是他府邸的人动的手。因为我问了监视陈安的弟兄们,他们并未看到有任何刺客走出陈府。我相信那些百骑弟兄们,他们每个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
李世民面色一滞。
他平复心绪,冷静地想了想。
“他府邸里安插的眼线,除了朕的人,还有谁的人?”李世民追问。
百骑面色一肃,认真地说:
“回禀陛下,除了我们百骑,还有东宫的人手、长孙尚书也派了人、吴王的人、五姓七望的人、疑似晋王的人,此外,还有三个人,臣没有线索,但据臣暗中查探,这三人应该是来自三个不同势力,而且,并非是来自关中,而是关中之外”
李世民面色微变,“你刚刚说疑似晋王的人是什么意思?”
百骑没有丝毫迟疑,说:
“百骑发现其中一个人是晋王属臣安排进入陈府的。”
李世民得到这个回答,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目光多了一道阴翳。
莫非稚奴也参与了进来?
压下心中的疑虑,李世民又说:
“这陈安是怎么回事?他的府里怎么成了一个破筛子,这么多人都在他府里安插人手,难道他就没有做什么吗?”
百骑被李世民这个问题难住了,沉思片刻,方回道:
“回陛下,据臣推测,想必是这陈安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来自哪些人,也或许是因为出于某种顾虑,所以就听之任之,装作不知情。”
李世民无言以对。
他总不会是因为顾虑朕吧?
等等。
以陈安的那性子,或许还真的有这个可能。
“让你的人将陈府上下控制住,派人保护好陈安的家眷,朕可是知道这小子有几个孩子是要出世了的,派人盯紧了。然后,你带人去将孙先生那里一趟,请他给那陈安医治,务必将陈安治好。”李世民面色沉静,淡淡地说。
“诺。”百骑应了一声,就匆匆离开了大殿。
李世民眉头紧皱。
以孙先生的医术,想必这陈安不会有大碍了吧?
不得不说,这陈安运气还真是好,恰好孙先生在长安出现。
若是孙先生不在长安,只怕这小子就要死了吧。
也许这陈安命不该绝。
他那里还有很多可以增强大唐国力的东西,那些东西,朕还没有看到,那么,这陈安就不能死。
即便李世民清楚陈安与李泰走得很近,但在李世民眼中,大唐所有的人,都该为他使用。
念此。
李世民又想到刚刚百骑说的安插在陈安身边的那些人的势力。
东宫也有人,莫非青雀是不信任这陈安?两人不是关系很好吗?李世民心中有些疑惑。
还有,辅机他想要做什么?
吴王恪儿也参与其中了吗?
五姓七望这些人,还真是让人不省心。
关中之外的人,来历不明
看来,这陈安拿出的那些东西,有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李世民想到这个可能,心中很不高兴。
他甚至怀疑,有些人想要将陈安掳走。
摒弃这些杂绪,李世民很快将注意力放在岭南道上。
名义上归属朝廷的岭南道,但实际上朝廷控制力较弱。
如今,它落在了高明手里。
先让高明清除一些隐患,等过段时间,再让李绩带领大军收回来。
如此,岭南道就可以完全属于朝廷统治。
回想着这些,李世民心中很期待这个结果。
他希望朝廷再次拿回的岭南道,已经没了那些本土世家大族的影响,如此一来,朝廷派官员治理,就可以更加容易一些。
那个逆子,暂时让他得意一段时间。
到了最后,他恐怕会发现,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朕做了嫁妆罢了。
真期待那个逆子的神情啊!
李世民心中有些恶趣味地想要看到李承乾向他低头求饶的一幕。
只是,他想到李承乾流放岭南的那次意外,唯有逆子活着,而逆子的孩子和妻子都死了
只怕他对于朕的恨意很深,真头疼啊!